自1981年以来至今,癌症一直是日本的首个死亡原因。尽管癌症的种类多种多样,但研究表明,通过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并降低死亡率。而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国家及医疗机构积极推广的“癌症筛查”
在第三篇专栏中,我们将探讨“癌症筛查”,这一守护我们和生命中最重要人的手段,包括其实施背景、目的、筛查类型以及目前存在的课题等内容。
“癌症筛查”的背景和目的
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,自1981年以来,癌症一直是国内死亡原因的首位,截至2023年,因癌症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4.3%。癌症防治已成为国家紧迫的课题,并作为政策的重要部分持续推进。
日本政府全面开展癌症防治始于2006年制定的《癌症对策基本法》及其于2007年施行的相关条款。该法将提高癌症筛查质量列为基本施策之一。同年制定的《癌症对策推进基本计划》不断进行修订,自2023年度起进入了“第四期癌症对策推进基本计划”。
这一计划将胃癌、肺癌、大肠癌、乳腺癌和宫颈癌5种癌症筛查的参与率目标从50%提高到60%。尽管如此,日本的癌症筛查参与率仍显著低于欧美国家(80%以上),目前仅维持在40%至50%左右。
筛查参与率低的原因包括“没有时间参加”和“不认为有必要”等个人因素。
摘自: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癌症情报服务「癌症的登录・统计」https://ganjoho.jp/reg_stat/statistics/stat/screening/screening.html
通常癌症筛查的主要目的是在无症状阶段尽早发现癌症,及时治疗以降低因癌症导致的死亡率/风险并提高生存率。早期发现还能够增加治疗选择,减轻患者负担。然而严格来说,不同的筛查类型其具体目的有所不同。
癌症筛查的类型
在日本,癌症筛查主要分为两种类型:由市区町村等实施的“对策型筛查”和由民间医疗机构或体检机构自主开展的全身体检等“任意型筛查”。
【对策型筛查】
此类筛查自1983年开始实施《老年保险法》,最初仅适用于胃癌和乳腺癌的筛查。之后适用范围逐步扩大,目前涵盖了包括肺癌、乳腺癌和大肠癌在内的5种癌症筛查。对策型筛查以“群体”为对象,降低癌症死亡率为目的,实施科学验证有效的筛查,并根据目标年龄和筛查间隔进行精度管理。
由于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,筛查费用大部分由政府或地方财政承担,个人仅需支付少量费用。
【任意型筛查】
例如全身检查或者癌症筛查等为任意型检查,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个人的死亡风险而实施的“非对策型筛查”。这种筛查没有检查方法和年龄的限制。
费用和检查种类因医疗机构而异,基本上需由个人全额负担。不过,有些公司,通过健康保险组合提供补助金的情况。
出典:国立癌症研究中心 癌症情报服务关于癌症检查 ⬅点击此处可以查阅
对策型筛查的现状与课题~为什么查不到癌症!?
对策型筛查的大部分费用由地方政府或国家的财政来负担,其规划基于“投入一定程度的费用进行筛查,可以发现一定数量民众的癌症,从而抑制社会损失(降低死亡率)”的成本效益理念。因此,通过对策型筛查未能发现癌症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。
例如,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乳房X线检查(乳腺钼靶)中,由于乳腺和癌症组织都会显示为白色,因此特别是在乳腺组织密度较高、脂肪较少的“高密度乳房”人群中,判断癌症会变得困难。针对高密度乳房的情况,建议患者自费加做乳腺超声波检查,但乳腺超声检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技师的操作水平,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。
胃癌筛查可以选择进行胃部X线检查(钡餐检查)或胃内窥镜检查(胃镜)。然而,钡餐检查几乎无法发现早期胃癌。
※通过胃镜,可以在胃癌刚刚发生于黏膜表面时就将其发现。
对策型筛查的适龄期与实际情况
在国家推荐的对策型筛查中,规定了筛查的最低年龄:胃癌筛查为50岁以上,肺癌和结直肠癌为40岁以上,乳腺癌为40岁以上,宫颈癌为20岁以上。而对于筛查的最高年龄,则没有明确限制。然而,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《癌症预防重点健康教育及癌症筛查实施指南》,建议癌症筛查的最高年龄为69岁。
这是因为,高龄人群因其他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较高,即使通过筛查发现了癌症,也可能无法承受后续的检查或治疗。
然而,癌患者的群体中年龄在国家规定的年龄以上或以上也为数不少。甚至在有些20多岁的人群中发现癌症时已是第四期的案例也屡见不鲜。因此,仅依赖对策型筛查的年龄限制作为个人癌症风险管理手段是不够的。
任意型筛查的代表之一的全身检查,基本上20岁以上的任何人都可以接受诊察。另外近些年来,与性别和年龄无关,能够发现全身的癌症风险的“纳米技术”的CTC检测这一创新性检查方法开始兴起。可是费用全部有自己负担,无法确诊癌症或检测血液癌症也是一个缺点。
为了癌症的早期发现
虽然因癌症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,但很多情况下,等到症状出现后再就医,癌症往往已经进展到了一定阶段,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,不仅对身体造成更大负担,也会加重经济负担。因此,通过筛查进行早期发现非常重要。
然而对策型筛查仅限于少数几种癌症。对策型筛查的5大癌症对象以外的,想要更全面地检查是否患病,建议结合包括任意型筛查在内的自愿性筛查。任意型筛查年满20岁即可开始,宜早不宜迟。
尽管如此,再昂贵的检查也无法保证100%的准确性。通过多种检查方式相结合并定期筛查,是实现癌症早期发现的捷径。每两年一次的针对性筛查可能还是不足够的,理想情况下,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查。此外,选择哪家医院机构进行检查也是癌症早期发现的关键之一。建议选择医师或技术人员口碑良好的医院机构,并在自愿性筛查中,将高精度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判断标准之一。
癌症筛查引领“未来(MIRAI)”的健康
癌症的发病风险因人而异。根据家族病史和生活环境,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和检查种类,以及合理的检查间隔。如果发现异常可以作为早期治疗的契机;即使没有返现异常,也能借此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,重新审视生活习惯。
现在,一些医疗机构还提供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的体检券。保护自己的身体固然重要,但通过筛查,也许还能保护重要之人的健康。为何不善加利用这些服务呢。